丽江历史
发布时间:2005-12-27 08:47:48
打印
字号:
大 |
中 |
小
丽江历史
丽江地区虽处边僻之地,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。20世纪50年代以来,先后在丽江境内发现了古人类化石,同时出土了一大批反映人类各个历史阶段、证明丽江悠久历史的器物。丽江古城南13公里处的漾西木家桥,先后发现三件人类股骨化石和一具少女头盖骨化石,考古学上定名为"丽江人",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,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,距今10至5万年。"丽江人"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,说明早在十万年前,已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丽江地区繁衍生息。
战国时期(前316年),秦灭巴、蜀两国,先后设置巴、蜀、汉中三郡。蜀郡太守张若把秦的统治势力伸入今四川盐源至云南丽江一带。
三国时,云南是蜀国的一部分,称为"南中"。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亲征云南,最后"七擒七纵"孟获,完全平定南中,新设云南郡,以云南(今祥云县)为郡治。
两晋南北朝时期,丽江仍属云南郡,称遂久县。
据<明史•土司传>和<木氏宦谱>载,丽江纳西首领阿宗阿良后代阿甲阿得,元末任丽江宣抚司副使,洪武十五年,明军攻克大理,阿得率众首先归附。总兵管傅友德奏闻,皇帝赐以木姓,十六年开设府治,授丽江知府,并协助明军统一滇西北地区。丽江木氏土司,以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而闻名于世,木土司从内地聘请来一批又一批的教师、画师、乐师、医师及手工业匠人,并花厚礼同当时的文化名人杨慎、徐霞客等交往。明代,可谓丽江木氏土司发展的鼎盛时期。
1673年,吴三桂又背叛清廷,挑起战乱。丽江纳西族土知府木懿,抵住了吴三桂的利用威胁,维护了祖国的统一。
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,建立中华民国。1913年在今丽江地区范围设丽江、永北和华坪三县,1934年永北县改名永胜县,1936年宁蒗县佐改为设治局(指在土司制度仍然存在的地方设置的机构),均直接由省领导,后又在省与县之间增设了行政督察区。
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,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闻名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,其中红二方面军(红二、六军团)在贺龙、任弼时、肖克等率领下,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,转战24个县,于1936年4月25日从鹤庆县城进入丽江县城,次日下午开始,2万多人在长江第一湾石鼓到巨甸120里长的江面上,分别从5个渡口抢渡金沙江,取道中甸北上抗日。红军在丽江开仓济贫,宣传革命道理,他们撒下的革命火种,深深播在丽江各族人民的心坎里。
抗日战争期间,云南各族儿女组编成第六十军,仅在1938年3月该军参加的台儿庄战役中,就有纳西族官兵和世鸿等110人为国捐躯。1942年,丽江地方政府为抗日阵亡将士祭奠亡灵时,共有烈士280名之多。为了教育后代,丽江各界1945年挤战胜利后,立了一个"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",现仍竖立在丽江黑龙潭公园内。
解放战争期间,丽江地区先后有三千多名各族英雄儿女,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七支队及地方武装。1949年5月,中共丽江工委首先建立了"丽江人民自卫三中队",这批各民族的子弟兵,配合南下大军消灭西昌贺国光残部的堵击战等重大战役,为云南全境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1949年7月1日,丽江县在全省较早实现解放。随后,永胜、宁蒗、华坪三县亦相继获得解放。
近半个世纪以来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全区经济、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。